科举兴家:唐瑾他天生好命 - 第171章 快来订阅我(∩_∩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唐瑾疑惑,其实很多人都疑惑,只有少数的人知道实情,比如平章事俞观之,他昨天下午和唐瑾分开后,就写了关于立储的折子交了上去。
    而昭德帝召集大臣开朝会,只有一件事:立储。
    他在朝会上道:“孤昨日观史,深感人生无常,恐突崩国乱,决定立储固国。诸爱卿有何意见?”
    大殿里极为的安静,立储这事,早在昭德帝登基的时候,很多大臣都上过折子了,不过都没有了后续,最近也就没人再上折子了。
    不过这为了立储召集人开朝会,也太……
    也不能说是不好,立储的确是国家大事,可就不能等过两天开小朝会的时候再说吗,非要现在就此事商议,就这么等不及?
    消息灵通的人已经知道两日前三皇子遇险,心下琢磨开来怎么这朝会的日子不放在前天而放在今天,是昨天发生了什么事吗?
    昭德帝话一落,一瞬间大殿上的大臣心思百转,只见平章事俞大人出列道:“陛下,立储向来立嫡,三皇子稳重聪颖,有治国之才,可立为储君。”
    一人开了这个头,后边这一派的人都跟着一叠声的道:“臣附议。”
    大殿里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赞同,也有不赞同的,正待声音小下去时再提出异议,没想到昭德帝没等众人声音小下去,就道:“既然众卿意见一致,那就立三皇子为储君,既日起布告天下。退朝。”
    大皇子一派的人傻眼了,看着就要起身的昭德帝,工部侍郎连忙出列道:“陛下,臣有异议。”
    而此时,昭德帝身边的太监汪升已经扬声唱道:“退――朝――!”
    声大的压下了工部侍郎的意见,大臣只好等下去御书房求见或者上折子再商议此事。
    等退了朝,很多人也就知道这件事了。
    唐瑾暗道,是不是这俞观之昨天给昭德帝许了什么好处,所以今天才急急的立储?
    虽然昭德帝是坐上了皇位了,可他的皇位还有些不稳,上有太上皇活着,下有一直得太上皇宠爱的汉王一派在朝廷里占据一席之地,笼络权臣是必要手段。
    就像去年还是太子的昭德帝监国时,俞观之要开童子科,昭德帝就同意了,这也是笼络的一种手段。可惜后来太上皇知道了有意见,这事又已成定局,到最后就成了加大考试难度。
    肯定又是昨天许了什么好处。
    下午下值了以后,唐瑾回了家,就见到大院里有轿子,估摸着可能是宫里来了人。
    进去以后,果然看到汪升在上首坐着,见了他以后连忙起身,笑着道:“来叨扰唐大人了。”
    两人一番客套,汪升也不念圣旨,直接双手交到了唐瑾手上,笑道:“虽是外放,但是好事,恭喜唐大人了,我就不叨扰您了。”
    唐瑾明白这话里的意思,童子科出身的人前途有些艰难,不好升官,不像正科那样可以直入翰林院后外放,一步步升官。
    一般而言,没有背景,他要在秘书省熬到年龄大了以后,再找机会外放,然后再一步步向上爬。
    在秘书省熬资历和在翰林院熬资历完全不同。后者是天子近臣,只有好处没有坏处;而他在秘书省熬资历又见不到皇帝拉不了关系,不几年皇帝就忘记你了,其实没有什么好处。现在直接外放等于少努力几年。
    唐瑾双手接过,恭敬的放到了案上的盘子里,拿了个荷包递给汪升:“麻烦您跑一趟了。”
    汪升接过后就笑着离开了。
    唐瑾等人走了以后,打开圣旨一看,果然是任命他为木饶县县长的圣旨。
    他合起了圣旨,对着唐老爷子道:“你说我们直接去任上行吗?”
    唐老爷子示意唐瑾看向一边的盒子:“那边还有一个呢。”
    唐瑾打开来一看,只见一张纸上写着一段公文,意思就是说皇帝对他另有所命的意思,后边还盖了国玺印。
    这张纸可以说是很正式了,只是并不会像圣旨那样有存档,这是防止他多心乱想吗?不过他还是会乱想啊。
    事到如今,唐瑾反而看开了,去就去吧,希望俞观之是真的想让他查钦差暴毙一案,而不是存着别的心思。真这样,希望他忙完的时候,俞观之还活着,能给他升职。
    第二天上值以后,唐瑾就去东府求见俞观之。
    一路通畅的见到了人,跟上次一样,没有外人,一看就是安排好了能说悄悄话的地方,唐瑾行了礼后,无奈的道:“大人什么情况都不说,下官如何去做。”
    俞观之早有准备,拿出了一本小册子,给唐瑾看。
    待唐瑾看完以后,俞观之就问:“背过了么?”
    唐瑾:“……”
    他摇了摇头,认真道:“早就听说大人有过目不忘之能,但下官真的只是一个平常人。”所以我没本事看一遍就背过,跟你这种怪胎不一样!
    俞观之也没失望,只道:“最后一页背过就行,现在就背。”
    最后一页都是一些案情的事,并不多,唐瑾很快就背过了。
    然后,俞观之就细细的给唐瑾讲起了始未来。
    其实故事也不长,就是当时的太子如今的皇帝手下的人暴漏出浙江盐税有问题,当时的皇帝现在的太上皇派了人去查,结果没查出什么来。最后又派了汤甫去查,人一到任就死了,后来又派了人去,盐税是查清了,死一大批人,但汤甫死因成秘。
    唐瑾奇怪道:“盐税的事肯定有帐吧,一查就能查出来,害死人有什么用?”到最后还不是查出来死一大批?
    这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的清楚的了,俞观之简洁道:“你没在户部待过,不了解盐税这一块的事,总之就算死一大批,背后主谋逃脱了。”
    唐瑾试探的道:“您怀疑是……汉王?”最后两个字,说的很小声。要不然的话,昨天送那样的信给他做什么。
    俞观之笑了:“怀疑没有用。”
    唐瑾疑惑,这种事,平章事怎么会同意自己的学生去查?这一看就是水深的事啊。难道是权大不怕?这也不好问,不是什么重要的事,唐瑾就没问。
    两人又说了很多话,俞观之将自己的计划和安排都说了出来,唐瑾只好应承下来,道:“我一定会认真查,不过大人也知道,时间过去这么久,可能七八年也什么都查不出来,不过是白白浪费时间。”
    俞观之叹道:“我又何尝不知,只是为免心中遗憾,你只需尽力而为。”
    唐瑾心下不免担心唐老爷子,皱着眉。
    俞观之看唐瑾不说话,极满意他的稳重,不见他提条件,主动道:“你家里不是很多人都在念书么?明年就去考试,考上了,县府衙里各房差事都可以挑着干。”
    唐瑾一听后,只是笑了下。
    对于百姓来说,当不了官,做吏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。
    商量好了一切,唐瑾离开时俞观之交给了唐瑾一封信,让他交给唐老爷子。
    唐瑾拿着信后出来,发现都快下值了,就直接回了家,跟唐老爷子说了这事,把信拿给他看。
    等唐老爷子看完后,就问:“说的什么?”
    “说他学孙汤玄交给我,让我好生照料。”唐老爷子将信折了起来。
    唐瑾疑惑的问:“汤玄吗?他真的让汤玄跟着你去木饶县而不是什么别的人?”
    唐老爷子点了点头,轻声道:“若是真的,可能也存着历练对方的意思,毕竟当一县之长,能学会很多东西。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唐老爷子笑了,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:“这是在给我把柄吗?”
    唐瑾见过汤玄,好像是二甲第八名,他有个印象。毕竟一众十二三岁的人里,就一两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人,很难让人没有印象。
    只是,这种事真的靠谱么?两人相貌不同,主要的是字迹不同,就算汤玄再怎么天才,跟他练的是同一种笔贴字迹很像,露馅的可能也很大啊。
    这也就是在古代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能这样,要是放在了现代分分钟被看穿。
    唐老爷子问他:“俞大人长什么样子?”
    “就,比你胖一点,白一点,须发皆白,笑起来看着很慈祥,像邻家爷爷。”唐瑾开始大体描述。
    “左边唇角下有梨涡,右耳下有颗红痣?”唐老爷子跟着问。
    唐瑾点头,唐老爷子叹道:“我见过好几次,他请我喝茶,我们在茶楼还聊过天呢。没想到他就是平章事。”
    唐瑾也不意外了,问唐老爷子:“那老爷你觉得这个人可信么?”从风评和他的直觉上,他觉得可信。不过他的眼光到底没有老爷子老辣。
    “可信,但人心难测,谁又知道呢,我还不是要跟你分开?”唐老爷子叹了一声。
    唐瑾安慰唐老爷子:“我们要向好的地方想,等我回来了,升官发财,带领唐家重回荣耀之巅。”
    唐老爷子笑着拍了拍唐瑾的头。
    怀着担心,唐瑾下午去吏部问了一下,竟然可以直接办外放的手续。
    唐瑾总觉得昭德帝会答应这种事有些儿戏,不过印象里的皇帝和古代人其实与想象中的有很多差别,有些东西有些词,早早就在了。就连非主流,古代也都是有的,比如京城里有一个两百多年从宋朝传下来的张骷髅酒馆,还有一些奇特的彰显个性的名字,都不少。
    是以他只是拿自己固有的认知去衡量皇帝的行为了。
    唐瑾办好各类文书后回去后,拿笔给父母写了信,把唐老爷子以前交给他的印章和钥匙还给他:“这些老爷你拿着。”万一他有个什么意外,也丢不了。
    “给你了,就是你的。”唐老爷子并不愿意收。
    “那老爷你先帮我收着,我怕我弄丢了。”唐瑾笑着抓起唐老爷子的手掌,将东西放到了他的手心里。
    唐老爷子沉默着,唐瑾勉强笑道:“老爷你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,学一些理事的经验,等我回来当知县的时候你要教我理事啊。”
    唐老爷子点头:“我会的。”
    随后他才笑起来:“你放心去吧,我人生这么多年过来了,看得开的很,一定好好活着。”
    唐瑾看唐老爷子说的是真的,才松了口气,他最担心的就是老爷的身体了。
    三门那里唐三叔进来了,唐瑾问唐老爷子:“是带我三叔一起去么?那我三婶……”
    “去任上时回一次家,把你三婶三哥留在家里。”对于这件事,唐老爷子也有考量。
    唐三叔这个时候进来了,奇怪的问:“你怎么没去上值?”
    唐瑾笑道:“我被圣上外放到木饶县了,咱们刚来京城,就要回去了。”
    唐三叔吃了一惊:“什么时候的事,我怎么不知道?”
    “昨天的事,你不在。”唐老爷子笑道,一副高兴的样子。
    唐三叔疑惑道:“怎么会这么快外放?你才几岁,圣上他放心你去管一个县?”
    “这不是帮了三皇子嘛,这才落了好差事,不然谁知道要等多久了。再说了,我懂不懂不重要,就是去混资历,一应事务有县丞主簿他们呢,我刚好跟着学。”
    唐三叔这才觉得真实了,叹道:“刚把东西整理好,又要收拾了。那咱们啥时走?”
    “过两天就走,去收拾吧。”唐老爷子吩咐着,眼看唐三叔出去了,摸着唐瑾的头:“这可能关系到你的身家性命,你仔细想明白了,如今我只求你平安,不求唐家荣华了。”
   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要是唐瑾不想去做的话就可以不去了,他们直接到木饶去上任,一切合情合理。至于俞观之可能会有的刁难,不怕。
    这话相当于唐老爷子放弃了自己一直来的坚持,唐瑾内心受到了震动。
    “我再想一想。”唐瑾感动的点着头。
    想了半夜,唐瑾还是下了决心,对唐老爷子道:“富贵险中求,男儿当干就干,我拿定主意了。”暗地里进行的话,危险并不大。
    唐老爷子欣慰的点点头:“那这件事里有不明白的地方你就去问。”
    唐瑾来京时间不长,将要做的事隐秘,也没想请同僚吃饭,不过秘书省还有一些他的东西没拿,就去取了,又遇到了俞观之叫他过去。
    唐瑾就不明白了,老是这么叫他去,就不怕别人起疑吗?哪里有一品的平章事闲的没事干成天见一个七品的芝麻官?
    不过他还是去了,把心下疑惑的细节都问了,俞观之望着唐瑾手上的珠串说:“你的疑惑路上会有人去告诉你。我有一个重孙女儿,说给你可好?”
    唐瑾摇了摇头,冷漠道:“不好。”
    俞观之拉着唐瑾的手送他出去,临别时又问他结亲的事:“能当我的重孙女婿,可是大福气,你真不答应?”
    唐瑾感觉到周围有人,知道了用意,于是举起了手,给俞观之看了看上边带着的手串,笑道:“是下官福薄,高僧说我十八岁之前不能成亲。”这要是传出去了,就成了俞大人想把重孙女说给他,这两天才见了他几次。
    俞观之拍了一下唐瑾的后背,笑骂道:“滚吧,谁要等你到十八岁。”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