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- 第150章 秦吏与帝国荣辱与共!【求收藏,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国家概念!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国人百姓尚未诞生了这个概念,也可以说,皇帝便等于国家,在天下人眼中,这个国家是皇帝一个人的。
    与他们没有关系!
    正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曰:何以利吾国大夫曰:何以利吾家”
    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眼中,家与国是一样,国是帝王一个人的,家是家主一个人的,是以,缺少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荣辱感。
    这一次,嬴政之所以亲自担任老师,最大的原因,便是在于此。
    他要让天下这个概念与国家融合,从而合二为一,从此大秦帝国才能够万世无疆,延续数百年。
    观念必须要从一开始便形成,要不然,一定会影响未来,如今他既然看到了一角未来,就有义务有责任去完善。
    嬴政很清楚,在这片土地之上,诸侯封地大的叫邦,小的叫国,国家这个概念,在这个时候,尚未形成。
    中原国人百姓没有国家观念,哪怕是到了后世,国人百姓的国家观念其实也很薄弱。
    中原人大部分只知有朝廷,不知有国家。后世有一位名人,曾说中原民族自古只有天下观念,没有国家观念。
    由此可见一般!
    在这个特殊的文化之中,亡国与亡天下是不一样的,易姓改号谓之亡国,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,人将相食,谓之亡天下。
    保国者,其君其臣,肉食者谋之;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,与有责焉而矣!
    而这一次,嬴政想要做便是在大秦群臣心头树立起国家概念,然后借机宣传出去,国家兴亡匹夫有责。
    而不是只与帝王有关系!
    一念至此,嬴政声音之中更是多了一丝坚定:“国家便是天下,大秦帝国便是中原大地之上唯一的国家。”
    “大秦帝国不仅仅是朕一个人的,也是在座诸位,也是天下国人百姓的。”
    “没有大秦帝国,朕便不是皇帝,没有大秦帝国,诸位便没有俸禄,没有权利,没有在这个天下没有立锥之地。”
    “没有大秦帝国,国人百姓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,没有大秦帝国保护中原大地,北方匈奴便会入侵!”
    “从此中原繁华不在,妻离子散,家破人亡便在眼前!”
    这一刻,群臣心中也是凝重无比,嬴政将一个全新的概念提了出来,让他们的世界观,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他们也在思考嬴政提出的这一问题,心念电闪,不由得心中更加沉重,他们与大秦帝国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    彼此之间,休戚与共!
    “大秦帝国便是一个国家,而朕便是其中的族长,诸位便是家中管理者,而国人百姓便是家中成员。”
    “朕,群臣,国人百姓,如此方才组成了大秦帝国,故而,大秦帝国兴亡,不光朕有责任,群臣也有责任,万千国人百姓更有责任。”
    “这一切,总结起来,一言以蔽之: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!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嬴政深深的看了一眼在场的群臣:“而在座诸位,皆大秦帝国的官吏,可以说诸位的一切,都是帝国给予的。”
    “大秦兴盛,诸位百年无忧,大秦衰落,诸位也将被人砍下头颅,作为加官进爵的资本。”
    “诸位与帝国荣辱与共,朕希望诸位能够明白这一点!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安静!
    这一刻的咸阳宫广场之上安静的落叶可闻,只有北风呼啸,以及偶尔传来的碳火噼里啪啦的声音。
    嬴政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圈:“今日便到这里,诸位爱卿回去之后仔细思考一下,写一份奏疏送上来!”
    “臣等奉诏!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嬴政走了!
    这个观念太大,又是最新出现,群臣心头没有一点的准备,在骤然之间遭受到了暴击,他们需要安静,需要思考。
    而且这一刻,天气更冷了。
    这个季节的咸阳本来就不暖和,再加上北风一吹,巨大的碳火根本没有了作用,一点也没有温度。
    特别是嬴政站在高台之上,更是首当其冲,冻得他手脚都有些发麻,以至于,天色尚早便结束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陛下,快喝了这碗参汤暖暖身子,这天气是越来越冷了!”刚走进书房,赵高已经端着参汤到了。
    几口喝下参汤,嬴政在碳火旁边沉默着,他心里清楚,今天的话题他只说了一半。
    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,在原始社会,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,生产资料公有,没有私有制,没有阶级,没有剥削和压迫,因此那个时候,只有族群没有国家。
    嬴政比今日在场的任何人都清楚,国家这个词的出现本质上是一个供统治阶级用来统治其他阶级的。
    在原始社会,社会秩序的维持,依靠习惯和传统的力量,也依靠族长和首领所享有的威信和权力。
    所以,那个时候不需要国家。
    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产生了私有制,社会分裂为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抗阶级。
    在奴隶制的生产方式下,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,奴隶一无所有,甚至连奴隶本身也成为奴隶主的财产,奴隶在残酷的剥削下,不断用逃亡、暴动等方式进行反抗。
    为了保护奴隶主的剥削利益,镇压奴隶的反抗,压迫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,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就需要使用有组织的特别的暴力工具。
    这个有组织的暴力工具,就是国家。因此,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。
    而国家也是中和两大阶级的最好的工具,私有制出现,于是部落瓦解,原始社会崩盘,三皇五帝仁义之君成为往事。
    夏启建立了夏,中原大地上第一个国家诞生,只不过,那个时候的夏,只是一个部落到国家的转型。
    随后商周以至于秦,国家的概念越发清晰,也成为了唯一维系两大阶级和平共处的办法。
    但是,有些话嬴政可以光明正大的说,但是有些话不能说,只能掌握在上层手中,这是一个帝国之所以运行的法则。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